加入收藏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周静

作者: 时间:2023-06-01 点击数:


  周静,女,副教授,中共党员。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师语言》和省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讲教师,也是全国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师范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6岁时,以一名中师生的身份考入了淄博师范,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以教师身份再次回到淄师校园。工作16年来,角色虽已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对淄师校园的情感却初心未改,视学生如二十五年前的自己,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孜孜以求,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潜心笃学,坚守育人初心

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在三尺讲台上,秉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用师德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一面镜子,坚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志存高远、爱岗敬业,用恒心、爱心、责任心,模范着自己的言行,用无私、执着、奉献实践着献身教育事业的誓言。

二、尽心探索,践行育人使命

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师语言》和省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讲教师,她深知课堂才是她的主阵地,师范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时刻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调整、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师范院校教学改革探索

2015年,在国家出台了师范院校不再颁发教师资格证的文件后,她结合自身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了校级教改《教师准入背景下师范院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研究》和省级教改《准入开放背景下师范院校“多位一体”教学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的尝试,向人文系申请了一个班(2015级10班)做班主任,同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教改实验,从大一开始给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训练项目,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这个班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是100%,截至到现在,全班47人,考上正式编制的有38人,落编率为81%。名单如下:

(二)小学教学改革实践尝试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又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迫于当时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面临的如何提质增效的困惑,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学教学,让师范院校教学有的放矢,她主动申请到师专附小一线教学中去。跟附小老师一起深入进行改革和教研,召开四次研讨会,探讨了双减制度下语文作业设计及课后辅导等各种问题。在附小挂职副校长期间,她还承担了每周8节的语文课和每周1节的传统文化课,并带领附小老师们一起立项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指向创新意识培育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正是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自己教学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升了课堂效果,她所执教的四年级二班,语文成绩及格率100%,优秀率95%,级部排名第一(一共七个班),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在附小,她不仅关注成绩,也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5名;指导学生陈奕丞参加山东省青少年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得写作项目的一等奖,她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作为师范院校的教法课教师,她要求自己必须既能教得了大学,也得教得好小学,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双师”素质。





三、心系学生,厚植育人情怀

  (一)班级管理中的育人情怀

她坚信孔子的“亲其师,信其道”,始终把自己和学生绑在一起,作为班主任她没有拿过一分钱的班主任费,并且自己出资八千多元帮助班上贫困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心理困难时,多次彻夜陪学生住在宿舍,进行促膝谈心,心理开导。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因为管理得法,所带班级(人文学院2015级10班)也得到了学校和省级主管部门的认可,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


(二)教法课后的育人辅导

作为教法课老师,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辅导讲课、说课。并且为了让学生讲好课,她以身示范,一方面自己参加讲课比赛,并在淄博师专2015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成绩。同时她把自己所教的学生将来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2012年辅导人文科学系09级6班的卢娜在“第一届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成绩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2012年的暑假,在别人放假的时候,一天也没休息,天天给卢娜指导示范,研究如何把说课设计的更生动,就连卢娜上讲台穿的衣服,上台后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她都是自己先尝试无数遍,再进行示范指导的。




2015年、2020年,她指导13级4班的赵玉、18级6班张帆分别在第三届、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成绩,她自己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从2013年至今,多次指导学生山东省师范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每一次指导,都是汗水和泪水的交织,因为平时科研处工作繁忙,她经常是利用节假日,甚至彻夜地跟学生交流、磨课,在一次次推倒重来中寻找亮点,一个教案有时会给学生修改三十余遍,而学生参加比赛会有50或60个课题需要指导。她不厌其烦,也乐此不疲,因为看到学生有收获,就是她最大的满足。




学生毕业后的育人延续

多年来,她研究了多种版本的教师应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试题,通过对不同区县、历年不同试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们一起了解和分析他们区县近几年的考试题目和类型,以及应对策略,帮助同学们毕业后能顺利的找到工作。还通过QQ空间等形式,告诉已经毕业但还没找到工作的学生笔试试题的新动态和新变化。对于学生的面试,在学生面上组织过无数次模拟面试考场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面试的氛围;另一方面,更提高了他们将来参加面试的能力。已经毕了业的学生,总是在教师应聘考试前,给她打个电话,寻求指导帮助;在应聘考试后,学生的一句“老师,我考上了!”也让她欣喜若狂,甚至留下激动的泪水。有些学生为了表达感谢,收到第一个月的工资还会给她发来红包,送来礼物,都被她一一拒绝,因为爱的回馈已让她收获满满!


四、静心钻研,提升育人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自己刻苦钻研,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她出版《管子教育导释》《另一只眼看聊斋——基于人文教育视角》等多本著作;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参编《普通话口语技艺》和《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研究》等多本教材。主持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师准入开放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金元时期东平词人群研究》,省社科联人文社科普及应用项目《自媒体助推下聊斋文化的推广普及研究》,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指向创新意识培育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等多项省级课题,主持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准入开放背景下师范院校“多位一体”教学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已顺利结题;发表了《“多位一体”模式职前教育说课探讨》《职前教师说课的语言素养养成研究》《落实四个“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夯实“双基”,创新之本——语文教学之感悟》《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师范生说课问题研究》等多篇文章,其中,2014年获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020年参加的教学项目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服务社会,辐射育人范围

  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他坚持育人,不仅要着眼于学校,更要服务于社会,要能为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从2020年,着力推广地方文化,以淄川特有的聊斋文化为突破口,将文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解读了97个聊斋故事中的教育思想和育人智慧。先期制作了“读聊斋,品教育”和“读聊斋故事,解心头难题”两个系列的17个聊斋文化视频。并且视频得了淄博电视台的认可,在淄博电视台文旅频道、民生频道、影视频道、新闻综合等多个频道播出。相关视频也被人民日报人民号、腾讯视频、百度、今日头条等媒体转载。


六、用心生活,挖掘育人潜力

家里有两个孩子等妈妈回家,还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她尽量每天早起晚睡,妥善处理好家里的各项事宜,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琐事影响工作。科研处的工作,每周的上课任务,以及给学生义务辅导讲课、说课,她从未落下。因为她相信:“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动力来自哪里?她常说,大概是因为太喜欢学生、喜欢课堂、喜欢这份工作吧!

 她要求自己,也号召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努力下去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唐骏欧铃路99号 电话:0533-3821927 邮编:255100


版权所有: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