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 岁月任渠催。
——王安石《题何氏宅园亭》
张丽萍,中共党员,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教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人文学院综合科科长。王安石的这首《题何氏宅园亭》是她最喜欢的一首诗。她教书1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工作以来一直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当中,教书育 人便是“心有赏”之乐事,无惧岁月流逝。工作后,其多次被评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2022年被评为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以赛促学 ,职业成长硕果丰
张丽萍老师主要从事教师语言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她来说,教学难度大,但通过自己参赛与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开展社团活动倒逼自己不断成长。
她在省级课件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一次;全国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诗词讲解大赛大学组三等奖;2022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获教师组一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省级诵、吟类比赛也是硕果累累。获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25人次 ,三等奖14人次,23人获“十佳双语传诵人”称号并获 1000 元扶持资金;45名学生在第一、二届全国吟诵大赛中获“优秀传习人”和“网络人气奖”。其指导的吟诵节目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和孔子网中展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她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022 年被评为省级语言文 字工作先进个人。
对接小学 ,指导从业技能大赛创佳绩
双师锻炼过程中,指导所在小学开展吟诵教学活动。双师结束后,明确职业需要,与课程老师一起修订课程标准。指导两名学生参加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分获一、二等奖, 并实现了我校“ 一专多能”选手一等奖第一名零的突破。赛后该学生顺利地签约,走上了教师岗位。成绩的取得是多少次精雕细琢,无数的早出晚归和不眠之夜的辛苦付出。于书记常教诲我们要以生为本,以苦为乐,她在苦中享受着收获之乐,品尝着学生成长之甜。2022 年,她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深耕地域文化 ,延续非遗传承
我校坐落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故乡。张丽萍老师在组织学生参赛选报作品时,大都选择蒲松龄的作品,吟诵获奖作品《河·山》《聊斋言志》《泉城风物吟》《聊斋》等均取自他的诗词,且采用自创调。通过吟诵形式将蒲松龄诗词重新演绎,突出了地域特色,激发了师生对蒲文化的热爱。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汇明清俗曲之精华而创作的文化瑰宝。2006年,聊斋俚曲列入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12月,我学校获山东省教育厅批准, 建立“聊斋俚曲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张丽萍老师作为平台建设的一份子,为进一步推动聊斋俚曲传承,重塑聊斋文化荣光做着 不懈的努力。
资助育人 ,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
她时刻关心家庭贫困的学生。每次都把学院卖废品的钱资助给2020级4班的勤工助学岗的韦梦娜。
在疫情期间,她了解到班内两位省外学生疫情期间生活困难,遂资助学生各500元生活费;了解到曹玉帅父亲因触高压线身体内部器官受损严重,住院15天就花了六万多块钱时,马上为学生争取到2000元临时困难补助。资助育人,始于资助,成于育人。她利用班会、个别谈话等开展励志教育,不断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德智体美各个层面全面发展,成绩优异,他们改变着自己,影响并改变着身边的人。
用好网络,构建家校生一体育人环境
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所带的班级2014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服务社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学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利用网络做好学生引领、培养工作。她利用班级群推送心理建设小贴士,分享正能量视频、文字,学业成长信息,交流思想等。班级学生 互助、友爱,发展目标明确。
建立家长微信群,通过线上家长会,信息推送等方式答疑解 惑,回应家长关切。组织孩子们拍摄生活日常发到家长群,为家长解读自考与专升本的区别,自考的作用等等。疫情期间她为家长推送了掌上淄师中的一条信息“爸爸妈妈请放心,我们在淄师一切都好”,并在群内留言说“各位家长,虽然疫情在继续,但孩子们的学习并没有停止,一切井然有序,请放心。”家长们看后,纷纷在群内留言说“在这个特殊时期谢谢老师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非常感谢”。她推送正在参 加“2022年齐鲁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的链接到家长群,家长们纷纷为我校教师点赞。她充分利用网络在学校、家长、学生之间架 起了一条沟通之桥,构建了良好的家校生一体育人环境。
开始 ,就是未来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开始,就是未来。” 她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她走进淄师的那一刻就生根发芽了。她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做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培根铸魂者;做着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淄师人,她会更加努力的始终做好一件事——教书育人。